您现在的位置:青年导网-青年在线 正文

在上海老城厢的城市更新蓝图中,净土庵修复工程正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篇章。这项由上海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担纲的文物保护工程,开创性地构建起"专家领衔+青年传承"的双轨工作机制,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"上海样本"。

年逾七旬的马崇恩先生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,这位曾主持新天地、思南公馆修缮的石库门建筑专家,如今带领着传承人王新明、陆耀明组成"黄金三角"技术团队。他们针对净土庵特有的"香山帮"工艺,创新开发出"微创式"拆解工艺——采用特制木楔逐步松动榫卯,配合液压支撑系统,成功将变形严重的梁架安全卸解。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做法,使90%以上的原始构件得以完整保留。

"这些木构件都是会说话的史书。"项目经理孙驰杰指着刚完成扫描的斗拱向团队讲解。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施工队伍,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为每个构件建立"数字身份证",精确到0.1毫米的误差控制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。在拆卸屋面望砖时,他们自主研发的真空吸附装置,既能保护脆弱的百年青瓦,又将工作效率提升3倍。这种"老手艺+黑科技"的模式,正在重新定义古建修复的标准。

从董事长黄繁的顶层设计到总经理李戟的现场调度,美达构建的全周期管控体系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。在恒温恒湿的临时仓储中心,编号入库的构件享受着"VIP待遇"——红外线监测湿度变化,防震包装隔绝物理损伤。这种博物馆级的保护标准,让跨越三个世纪的老木料得以安然"休眠",静待重生之日。

责任编辑:admin

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
商讯新闻商讯新闻
新闻快讯新闻快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