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4日,《光明日报》头版刊发《抱团发展“大下姜” 共同富裕“浙”里行》一稿,看浙江下姜村如何积极践行先富带后富,与周边多个乡村抱团发展,一起走上共富路,详情如下:
下姜村,是千岛湖畔的一个秀美古村落,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。很多人对这个村子并不陌生,电影《我和我的家乡》就在这里取景,一些影迷甚至多次来下姜村,称这里为“桃花源”。
前几天,有游客站在村里的廊桥上远眺,忍不住感叹:“蓝天白云绕青山,两岸苍翠抱绿水,好一个‘雅墅峡涧’。”
夏日夜晚,微风习习,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廊桥上,或聊天,或听歌,享受一段惬意的“慢时光”;有的村民还会在廊桥上摆个小木桌,售卖自家做的千岛湖鱼干、虾米等土特产。
如今,下姜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乡村旅游和绿色农业快速发展,村民们的收入持续增长。与此同时,下姜村正积极践行先富带后富,与周边多个乡村抱团发展,一起走上共富路。
“脏乱差”变“绿富美”,乡村旅游火了
20多年前的下姜村,还是另一番光景。
“以前村里穷,村民们上山砍树、烧木炭,山上光秃秃的。生活垃圾随便排放,河里臭烘烘的。”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。
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2003年,浙江省启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,从村道硬化、垃圾收集、卫生改厕、村庄绿化等源头入手,推动村庄整治。下姜村也开始封山育林,村民们建起沼气池,村里的露天厕所不见了,平整的道路上装上路灯,生态环境慢慢好了起来。
短短10多年,下姜村从“脏乱差”变成“绿富美”,乡村旅游也渐渐火了,各地游客纷至沓来。很快,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就嗅到了“商机”,开始“回流”。
“我以前在杭州打工,经常会在手机上看到关于我们村的新闻报道,过节回村一看,没想到村子变得这么好了,不少农民放下锄头,当起民宿老板。刚好村里也号召年轻人回家,我就心动了。”90后下姜村村民、麦浪民宿负责人姜丽明说。
2017年,姜丽明决定回村创业,开始摸索做民宿。几年下来,渐渐有了起色。他告诉记者,虽然2020年民宿受疫情影响不小,但今年形势好转了,入住率在45%左右,预计全年能赚十几万元。
“回乡这步棋我算是走对了。我对家乡很有感情,也希望能给家乡出一份力。”姜丽明说。
不只是下姜村的年轻人,就连附近源塘村的村民陈苏兰也被吸引来,在下姜村开了一家石画店。有时,她在店里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,一笔一画地把狐狸、兔子等小动物,或者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画到石头上。转眼间已经快4年了,她的店也成了“网红”旅游打卡点。
晚上8点多,陈苏兰还没收工,她一边画一边对记者说,画画嘛,就比较费时间,生意好的时候,一年下来也能赚七八万元。
如今,乡村旅游不仅为下姜村增添了活力,也让村民们增加了收入。2020年,下姜村实现旅游收入4626万元。姜丽娟希望能和游客分享不同的生活方式,交到更多的朋友,并通过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富起来。
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,前景更好了
藏在山窝里的下姜村,人均耕地不足一亩。在紧缺的土地上种什么、怎么种,直接关乎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。
过去的下姜村只有毛竹、茶叶、水稻等传统农业,村民收入有限。后来,下姜村开始因地制宜、错位发展,大力发展绿色农业,不少村民靠着种中药材和果树,渐渐富裕起来。原下姜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认为,这条路子很对,但还有提升空间,把农业做精做细,做出特色来,还需要抱团发展。
这与下姜村周边乡村一些村民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下姜村的“蝶变”,让周边乡村的村民们既羡慕又着急。他们也希望能在下姜村的带动下,把资源整合起来,劲儿往一处使,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于是,“大下姜”应运而生——
2019年,下姜村及周边乡村共22个行政村,一起成立“千岛湖·大下姜”乡村振兴联合体。之后,联合体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,并组建成立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,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运作。
“我们设立了‘大下姜’农产品专柜,统一收购下姜村及周边村子的特色农产品,并进行销售。”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立法介绍,目前,下姜村山茶油、千岛湖地瓜干、金丝皇菊等约30种当地特产已进入各地市场,“大下姜”品牌也越来越响亮,下姜村及周边乡村2000多户农民每年至少能增收20%。
“大下姜”的发展前景更加被村民们看好。今年来,淳安县大墅镇凤山村等3个行政村主动加入了“大下姜”乡村振兴联合体。
“我们会手拉手、心贴心,先富帮后富,把下姜村的‘盆景’变成‘风景’,带动整个‘大下姜’早日实现共同富裕。”姜丽娟说。
共享数字红利,生活品质更高了
实现共同富裕,不仅要让老百姓富起来,还要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生活。
下姜村村民姜岺兰的母亲王丰弟今年77岁了,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住。老人觉得还是在村里住着舒服,能到处走走、乘乘凉,跟老邻居聊聊天。
“家里有一块小菜地,我妈喜欢种点自己爱吃的菜,不想做饭了,还可以去村里的老年食堂吃。但她一个人在家,我其实挺惦记的,老人年纪大了嘛,做儿女的心里经常七上八下的。”姜岺兰说。
下姜村有不少独居老人。除了村干部等会经常上门看望、关爱老人外,下姜村还在电力大数据上打起了主意。
国家电网淳安县供电公司大市供电所书记余志荣介绍,他们依托下姜村家家户户安装的智能电表,每15分钟采集一次用电数据,并分析独居老人用电情况。如果出现用电量停止或突然上升等异常情况,他们就及时给村里的网格员发送预警信息。网格员马上会去上门核查,看看有没有发生意外。
“我在手机上也能看到我妈在家的用电情况,家里也装了网络、监控,我们能随时联系。即使在外打工,心里也踏实多了。”姜岺兰说。
姜银祥告诉记者,现在,数字经济已融入下姜村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村里很早就有了5G网络,村卫生室也与省里、市里的一些大医院联网了,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,在村卫生室就能解决。
“我们这里安静,山好、水好、空气好,村民们生活也好了,在共同富裕的路上,我们下姜村更要带头啊。”姜银祥说,长远来看,关键要留得住人才,要想办法要把教育、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倾斜。
下姜村就像一滴水,折射出乡村的发展变迁。
“勤生至实”,是下姜村的古训。一代代下姜人勤劳、淳朴、拼搏、奋进,让这个美丽的乡村不断“蝶变”。如今,下姜村正在高质量发展、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稳健前行。姜丽娟坚信,未来的下姜村一定会水更绿、山更青、天更蓝、村更秀、业更兴、人更美。
下姜村,是千岛湖畔的一个秀美古村落,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。很多人对这个村子并不陌生,电影《我和我的家乡》就在这里取景,一些影迷甚至多次来下姜村,称这里为“桃花源”。
前几天,有游客站在村里的廊桥上远眺,忍不住感叹:“蓝天白云绕青山,两岸苍翠抱绿水,好一个‘雅墅峡涧’。”
夏日夜晚,微风习习,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廊桥上,或聊天,或听歌,享受一段惬意的“慢时光”;有的村民还会在廊桥上摆个小木桌,售卖自家做的千岛湖鱼干、虾米等土特产。
如今,下姜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乡村旅游和绿色农业快速发展,村民们的收入持续增长。与此同时,下姜村正积极践行先富带后富,与周边多个乡村抱团发展,一起走上共富路。
“脏乱差”变“绿富美”,乡村旅游火了
20多年前的下姜村,还是另一番光景。
“以前村里穷,村民们上山砍树、烧木炭,山上光秃秃的。生活垃圾随便排放,河里臭烘烘的。”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。
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2003年,浙江省启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,从村道硬化、垃圾收集、卫生改厕、村庄绿化等源头入手,推动村庄整治。下姜村也开始封山育林,村民们建起沼气池,村里的露天厕所不见了,平整的道路上装上路灯,生态环境慢慢好了起来。
短短10多年,下姜村从“脏乱差”变成“绿富美”,乡村旅游也渐渐火了,各地游客纷至沓来。很快,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就嗅到了“商机”,开始“回流”。
“我以前在杭州打工,经常会在手机上看到关于我们村的新闻报道,过节回村一看,没想到村子变得这么好了,不少农民放下锄头,当起民宿老板。刚好村里也号召年轻人回家,我就心动了。”90后下姜村村民、麦浪民宿负责人姜丽明说。
2017年,姜丽明决定回村创业,开始摸索做民宿。几年下来,渐渐有了起色。他告诉记者,虽然2020年民宿受疫情影响不小,但今年形势好转了,入住率在45%左右,预计全年能赚十几万元。
“回乡这步棋我算是走对了。我对家乡很有感情,也希望能给家乡出一份力。”姜丽明说。
不只是下姜村的年轻人,就连附近源塘村的村民陈苏兰也被吸引来,在下姜村开了一家石画店。有时,她在店里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,一笔一画地把狐狸、兔子等小动物,或者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画到石头上。转眼间已经快4年了,她的店也成了“网红”旅游打卡点。
晚上8点多,陈苏兰还没收工,她一边画一边对记者说,画画嘛,就比较费时间,生意好的时候,一年下来也能赚七八万元。
如今,乡村旅游不仅为下姜村增添了活力,也让村民们增加了收入。2020年,下姜村实现旅游收入4626万元。姜丽娟希望能和游客分享不同的生活方式,交到更多的朋友,并通过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富起来。
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,前景更好了
藏在山窝里的下姜村,人均耕地不足一亩。在紧缺的土地上种什么、怎么种,直接关乎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。
过去的下姜村只有毛竹、茶叶、水稻等传统农业,村民收入有限。后来,下姜村开始因地制宜、错位发展,大力发展绿色农业,不少村民靠着种中药材和果树,渐渐富裕起来。原下姜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认为,这条路子很对,但还有提升空间,把农业做精做细,做出特色来,还需要抱团发展。
这与下姜村周边乡村一些村民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下姜村的“蝶变”,让周边乡村的村民们既羡慕又着急。他们也希望能在下姜村的带动下,把资源整合起来,劲儿往一处使,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于是,“大下姜”应运而生——
2019年,下姜村及周边乡村共22个行政村,一起成立“千岛湖·大下姜”乡村振兴联合体。之后,联合体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,并组建成立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,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运作。
“我们设立了‘大下姜’农产品专柜,统一收购下姜村及周边村子的特色农产品,并进行销售。”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立法介绍,目前,下姜村山茶油、千岛湖地瓜干、金丝皇菊等约30种当地特产已进入各地市场,“大下姜”品牌也越来越响亮,下姜村及周边乡村2000多户农民每年至少能增收20%。
“大下姜”的发展前景更加被村民们看好。今年来,淳安县大墅镇凤山村等3个行政村主动加入了“大下姜”乡村振兴联合体。
“我们会手拉手、心贴心,先富帮后富,把下姜村的‘盆景’变成‘风景’,带动整个‘大下姜’早日实现共同富裕。”姜丽娟说。
共享数字红利,生活品质更高了
实现共同富裕,不仅要让老百姓富起来,还要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生活。
下姜村村民姜岺兰的母亲王丰弟今年77岁了,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住。老人觉得还是在村里住着舒服,能到处走走、乘乘凉,跟老邻居聊聊天。
“家里有一块小菜地,我妈喜欢种点自己爱吃的菜,不想做饭了,还可以去村里的老年食堂吃。但她一个人在家,我其实挺惦记的,老人年纪大了嘛,做儿女的心里经常七上八下的。”姜岺兰说。
下姜村有不少独居老人。除了村干部等会经常上门看望、关爱老人外,下姜村还在电力大数据上打起了主意。
国家电网淳安县供电公司大市供电所书记余志荣介绍,他们依托下姜村家家户户安装的智能电表,每15分钟采集一次用电数据,并分析独居老人用电情况。如果出现用电量停止或突然上升等异常情况,他们就及时给村里的网格员发送预警信息。网格员马上会去上门核查,看看有没有发生意外。
“我在手机上也能看到我妈在家的用电情况,家里也装了网络、监控,我们能随时联系。即使在外打工,心里也踏实多了。”姜岺兰说。
姜银祥告诉记者,现在,数字经济已融入下姜村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村里很早就有了5G网络,村卫生室也与省里、市里的一些大医院联网了,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,在村卫生室就能解决。
“我们这里安静,山好、水好、空气好,村民们生活也好了,在共同富裕的路上,我们下姜村更要带头啊。”姜银祥说,长远来看,关键要留得住人才,要想办法要把教育、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倾斜。
下姜村就像一滴水,折射出乡村的发展变迁。
“勤生至实”,是下姜村的古训。一代代下姜人勤劳、淳朴、拼搏、奋进,让这个美丽的乡村不断“蝶变”。如今,下姜村正在高质量发展、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稳健前行。姜丽娟坚信,未来的下姜村一定会水更绿、山更青、天更蓝、村更秀、业更兴、人更美。
责任编辑:admin
相关阅读
关键词:
- 古今花事:解码北京春日赏花的文化基因<2025-04-11
- 2025年3月电影市场观察: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持续领跑<2025-04-11
- 国产邮轮产业迈入新纪元:"魔都号"首航青岛开启双母<2025-04-11
- 《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》:时代镜像中的文本重构与学术<2025-04-11
- 《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》:重构中国电影研究的文学维度<2025-04-11
- 港澳居民"北上"消费热持续升温 珠海清明假期迎跨境<2025-04-11
- 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动态:8省份突破2300元 多地上<2025-04-11
-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
-
-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智能码头
- 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治疗创造生命奇迹 晚期
- 马桥AI社区旁将添文化主题口袋公园 预计6月
- 徐汇滨江工业遗存焕新颜 百年塔吊与煤料斗
- 金山茸卫公路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 预计年底
- 桂林路地铁站绿地焕新:三态融合的"桂花诗
- 苏州河普陀段"光影艺术长廊"年内收官 4.5
- 包头昆都仑区"春风行动"出新招:就业直通
-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 长征
- 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:个体工商户突破1.25
- 7个科学方法改善血液循环|专家教你从饮食
- 手脚冰凉、头晕气短?这些信号可能是血液循
- 人体血管网络暗藏健康密码 专家警示血液循
- 中国妇幼健康经验惠及全球 为世界母婴安全
- 我国织密妇幼健康防护网 儿科医师增至23.4
- 我国妇幼健康指标全球领先 孕产妇死亡率降
- 山西医疗工作者获国家级表彰 村医辛平30年
- 山西省开展孤独症日主题活动 呼吁社会关爱
- 沪浙三地联动打造文旅新标杆 廊下推出七彩
- 《杏仁豆腐心》暖心回归:饶晓志用“旋转舞
- 延时开放成趋势!全国多地博物馆、图书馆探
- 24小时图书馆、全年无休博物馆:公共文化服
- 搜索量暴涨196%!全国赏花地图出炉,这些“
- 253件汉简"开口说话":辽博特展解码2000
- 从研发到医保:北京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
- 湘南强对流天气来袭!广铁停运19对列车,退
- 何冰版《赵氏孤儿》:从业务考核到现象级话
-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(NCPAO)香港艺术节闭
- 著名指挥家吕嘉为成立15周年的国家大剧院管
- 《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·大师季》启幕:解码
- 《快乐再出发·山海季》收官:一场"反套路
- 2025年第11周电影市场速览:国产动画持续领
- 《制暴:无限杀机》定档3.28 杰森·斯坦森
- 外资机构集体唱多中国经济:新动能驱动增长
-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:构建全球食品创新生
-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:解码全球食品产业创
- 上海农场75周年:以科技与匠心重塑都市农业
- 上海农场品牌升级战略: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都
- 上海农场品牌节启幕:打造都市农业新标杆
- 古今花事:解码北京春日赏花的文化基因
- 2025年3月电影市场观察:《哪吒之魔童闹海
- 国产邮轮产业迈入新纪元:"魔都号"首航青
- 《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》:时代镜像中的文本
- 《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》:重构中国电影研究
- 港澳居民"北上"消费热持续升温 珠海清明
- 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动态:8省份突破230
- 清明返程高峰今日达峰值:全国铁路单日客流
- 一季度消费市场"春暖花开":线下消费回暖
- 全国气温"冰火两重天":北方多地迎30℃初
- 南方阴雨持续 北方干燥多风 未来10天全国天
-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
-
-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
-